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东风杜宇声哀,叹万里、何由便得回。
(注:由于“东风杜宇声哀,叹万里、何由便得回”并非直接出自辛弃疾某一首完整诗词中的连续句子,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结尾作为创意性续写,以展现一种意境上的连贯,这句融合了东风、杜宇(杜鹃鸟)的哀鸣以及对远方归途的叹息,与辛弃疾的忧国忧民之情相契合。)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真挚,风格多样,既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也有田园生活的宁静,是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
译文
(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为基础,融入题目中的关键词意境)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流淌着多少行人的泪水,向西北遥望长安,可惜被无数青山所阻隔,青山虽高,却挡不住江水的东流,傍晚时分,我正愁绪满怀,深山中又传来杜鹃鸟(杜宇)那哀怨的叫声,东风中它的声音更显凄凉,让人不禁叹息,万里之遥,何时才能回到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呢?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江西造口壁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东风杜宇声哀,叹万里、何由便得回”一句,借杜鹃鸟的哀鸣和东风的意象,抒发了词人对于远方故乡难以归返的无奈与哀愁。
赏析
辛弃疾的词作常常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这首词中,他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特别是“东风杜宇声哀,叹万里、何由便得回”一句,以杜鹃鸟的哀鸣为引子,将词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在任江西提点刑狱时,途经造口(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所作,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领土被金人占领,词人面对此情此景,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其忧国忧民之情,而题目中的关键词“东风杜宇声哀,叹万里、何由便得回”虽非原句,但所表达的意境与辛弃疾当时的情感状态高度契合,故在此作为创意性续写,以展现其词作的深邃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