姮娥半露扶疏影,向虚檐、似知幽独。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22025-04-26 16:43:35

诗词原文

霓裳中序第一

宋·姜夔

姮娥半露扶疏影,向虚檐、似知幽独。的意思及出处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萧萧两鬓吹霜,多少凄凉意,都付与啼螀。

轻寒夜永,奈愁绪、转无聊赖,起来搔首,梅影横窗,月淡人悄。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琼楼玉宇尘不到,金茎露、初乾晓。

姮娥半露扶疏影,向虚檐、似知幽独,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传世。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时期,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多咏物纪游,抒发个人身世之感,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影响深远,姜夔的词风清空骚雅,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世尊为“词中圣手”。

译文

站在水边远望,红莲凋零,归期无望,两鬓斑白,被秋风吹散,心中满是凄凉,都付与了悲鸣的寒蝉,夜寒漫长,愁绪更加无聊,起身搔头,只见窗外梅影横斜,月色淡淡,四周寂静无人。

想象那广寒宫殿,云雾缭绕,清风掠过,琼楼玉宇一尘不染,金茎上的露水刚刚干涸,天已破晓,嫦娥半露着身影,在稀疏的树影中,向着空荡的屋檐,似乎知晓我的孤独,心中有多少闲愁,都随着芭蕉雨,飘入梦境。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上片写词人站在水边远望,红莲凋零,归期无望,两鬓斑白,心中凄凉,下片则通过想象广寒宫殿的景象,以及嫦娥半露扶疏影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词人的孤独与幽独之感。

赏析

这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词人巧妙地运用了“红莲”、“寒蝉”、“梅影”、“月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与词人内心的孤独相呼应,词人通过想象广寒宫殿的景象,以及嫦娥半露扶疏影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与幽独之感,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姜夔漂泊江湖、仕途不顺的时期,词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想象广寒宫殿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词人也通过这首词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词人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和赏识,这使他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凉,这首词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