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高山流水觅知音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莫叹高山与流水,难迷美玉及精金。
知音自古无多遇,况此人间半是尘。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世事的感悟,李中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译文
不要叹息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也不要被美玉和精金的光芒所迷惑,自古以来,真正的知音就少之又少,更何况在这纷扰的人间,多半都是世俗的尘埃。
释义
“莫叹高山与流水”意指不要因知音难寻而叹息,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知音难遇的典故;“难迷美玉及精金”则比喻世间虽有珍贵之物如美玉、精金,但它们的价值并不在于能否迷惑人心,而是其本身的稀有与美好;“知音自古无多遇”直接点出知音难遇的主题;“况此人间半是尘”则进一步强调人间的纷扰与世俗,使得知音更加难得。
赏析
这首诗以“高山流水”为引子,引出知音难觅的主题,诗人通过对比“高山流水”与“美玉精金”,表达了对于真正情感交流的渴望与对世俗纷扰的无奈,诗中“知音自古无多遇”一句,道出了千古知音难觅的感慨,而“况此人间半是尘”则更加深了这种无奈与悲凉,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知音难遇的哀叹,也有对人间世俗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经历有关,李中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风气浮躁,人心难测,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可能经历了许多知音难觅、情感交流的困境,从而产生了这首诗的灵感,通过这首诗,诗人既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也寄托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间世俗的深刻洞察与无奈,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的复杂与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