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晚春
宋·苏轼
酴醾自后牡丹发,反舌乃先鶗鴃鸣。
葚累枝间红颗密,麦摇波际绿云轻。
慵将白发对明镜,醉折青枝作短檠。
日永东斋无个事,只将书卷送残春。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酴醾花在牡丹之后绽放,反舌鸟却比鶗鴃鸟先鸣叫,桑葚在枝头累累挂满,红得像一颗颗密集的宝石,麦田随风摇曳,绿色的波浪像轻盈的云朵,我懒得对着明镜去看自己增多的白发,却喜欢醉后折下青枝当作短灯檠,在这漫长的春日里,东斋里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能手捧书卷来打发这即将过去的春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酴醾花、反舌鸟、桑葚、麦田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的自然景色,同时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首联“酴醾自后牡丹发,反舌乃先鶗鴃鸣”以花鸟的鸣叫和开放顺序,点出了晚春的时令特征,颔联“葚累枝间红颗密,麦摇波际绿云轻”则进一步描绘了桑葚和麦田的生动景象,色彩鲜明,富有层次感,颈联“慵将白发对明镜,醉折青枝作短檠”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尾联“日永东斋无个事,只将书卷送残春”则点明了诗人以读书来打发时光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苏轼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生活较为困顿,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晚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