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嘲鲁儒
唐·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嘲鲁儒,笑迂儒,
强道诗工能泣鬼,未如钱夥可通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鲁地的老儒生谈论五经,白发苍苍却只会死抠字句,问他经世济民之策,他却茫然无知如同坠入烟雾之中,脚上穿着远游鞋,头上戴着方山巾,慢吞吞地走着直路,还没走就尘土四起,秦朝的丞相府,不重用穿着宽大衣服的人,你并非叔孙通,与我本来就不是一路人,时事尚且不能通达,不如归去耕种汶水边,嘲笑鲁儒,讥讽迂腐的儒生,即便你的诗作能感动鬼神,也不如有钱的人可以神通广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鲁地老儒生的形象,讽刺了那些只知死读书、不懂变通、脱离实际的儒生,李白认为,这些儒生虽然精通经典,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远不如那些懂得变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最后一句“强道诗工能泣鬼,未如钱夥可通神”更是直接点出了金钱在现实社会中的巨大作用,讽刺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犀利的笔触,对鲁儒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评,李白通过描绘鲁儒的衣着、言谈、举止,以及他们对时事的茫然无知,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些儒生的迂腐和可笑,李白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认为那些只知死读书、不懂变通的人是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最后一句更是以讽刺的口吻点出了金钱在现实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揭示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和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个人的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李白一生追求自由、豪放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社会却充满了束缚和限制,他看不惯那些只知死读书、不懂变通的儒生,也看不惯那些为了金钱和权力而不择手段的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人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