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龙夭矫已分形,想象灵根长茯苓。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92025-04-21 06:55:30

诗词原文

山行遇奇景

唐·李群玉

虬龙夭矫已分形,想象灵根长茯苓。出自哪首诗?

虬龙夭矫已分形,想象灵根长茯苓。

古木参天遮日影,清泉漱石伴人行。

云深路远寻幽处,风静林深听鸟鸣。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行。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文宗时期,他自幼聪颖好学,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被后人誉为“晚唐才子”。

译文

虬龙般弯曲的树木已呈现出独特的形态,我想象着这神奇的树根下生长着珍贵的茯苓,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遮挡住了日光,清澈的泉水冲刷着石头,伴随着行人的脚步,在云雾缭绕、路途遥远的幽静之地行走,风静林深,只能听到鸟儿的鸣叫,这样的景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有几次机会能够行走在这样的美景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遇到的一幅奇景,首句“虬龙夭矫已分形”以虬龙比喻树木的弯曲形态,形象生动;次句“想象灵根长茯苓”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神奇力量的想象和敬畏,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幽静美景,以及诗人对此景的赞叹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首联以虬龙比喻树木,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颔联则通过古木参天、清泉漱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新的氛围,颈联“云深路远寻幽处,风静林深听鸟鸣”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幽静之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则以“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行”作为总结,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赞叹和留恋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一次山中游历有关,在游历过程中,他被山中的自然美景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描绘和赞美他所见到的奇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