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读退之〈李花〉诗
唐·梅尧臣
春国送暖百花开,李花怒放一树白。
岂惟大负退之惭,要似扬雄真悔作。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少即好学,曾从乡人胡瑗学,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以舅父荫补为河南主簿,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欧阳修为其挚友,并曾为其诗集作序,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开启了宋诗的时代风貌,为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和重要代表,被刘克庄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译文
春天里,温暖的气息让百花竞相开放,其中李花更是怒放如雪,满树洁白,这景象岂止是让韩愈(退之)感到惭愧自己未能写出如此美景,简直要让扬雄(西汉文学家)也后悔自己曾经写过的作品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李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借韩愈和扬雄的典故,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谦逊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态度。“岂惟大负退之惭”一句,用韩愈(字退之)的典故,表示李花的美丽连韩愈这样的文学大家也会感到惭愧自己未能写出;“要似扬雄真悔作”一句,则借扬雄之口,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和反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李花怒放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诗人巧妙地运用韩愈和扬雄的典故,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谦逊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态度,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质朴,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梅尧臣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有关,在春天里,诗人看到李花怒放的美丽景象,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作为一位文学家,他也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的不易和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性,他借韩愈和扬雄的典故,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谦逊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和自我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