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其四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平生但记逢人说,一洗凡马空诸群。
(注:您提到的“平生但记逢人说,一洗真成凡马空”实际上是对原诗意境的提炼与重组,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但“一洗凡马空诸群”与“一洗真成凡马空”意思相近,为便于解析,以下将基于整首诗及意境相近之句进行。)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整首诗译文)
大宛名马骨骼精奇,锋棱瘦骨犹如刀锋,双耳尖锐如削竹,四蹄轻快似疾风,无论何处都能驰骋无阻,真正值得信赖以生死相托,如此骏马骁勇无比,足以横行万里之路。
(近似句译文)
我一生只要遇到人就会说起这匹马,它一出现就让所有的凡马都显得平庸无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大宛良马的雄姿,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化人才的渴望与赞美,诗中“锋棱瘦骨”、“竹批双耳”、“风入四蹄”等生动描绘,展现了马的矫健与神骏,而“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则进一步强调了马的忠诚与勇敢,寄托了诗人对于忠诚勇敢之士的向往。
赏析
杜甫此诗以马喻人,通过对马的赞美,寄托了对人才的渴望与期待,诗中“平生但记逢人说,一洗凡马空诸群”一句(虽非原句,但意境相近),表达了诗人对良马的极度推崇,认为一旦遇见这样的骏马,便忍不住向人炫耀,它让所有的凡马都黯然失色,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突出了良马的非凡,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才的强烈追求,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杜甫咏物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杜甫在仕途不顺、理想难遂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赞美良马,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忠诚勇敢之士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人才埋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杜甫渴望有像良马一样忠诚勇敢的人才出现,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
《房兵曹胡马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良马的佳作,更是杜甫借物抒情、寄托理想的深刻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