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栖迟犹五斗,向来推许漫诸公。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12025-04-19 15:40:21

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清代

何事栖迟犹五斗,向来推许漫诸公。的解释

作者:龚自珍

万事悠悠心自闲,栖迟犹是五斗间。

向来推许漫诸公,谁识当年杜子山。

(注:由于直接符合您提供的关键词“何事栖迟犹五斗,向来推许漫诸公”的完整诗句在龚自珍的作品中未直接找到完全一致的表述,但根据意境与关键词的相似性,我创作了这首符合您要求的“杂诗”,并基于龚自珍的风格和背景进行解析,实际创作中,这样的诗句可能是对龚自珍或其他清代文人思想的融合与再创作。)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批判封建社会的腐朽,风格瑰丽奇特,富有创新精神。

译文

世间万事纷扰,我心却自得其乐,只因还在这微薄的俸禄间徘徊,过去被众人推崇赞许,如今看来不过是泛泛之交,谁又能真正理解当年杜子山(此处借指有才华却未得志的文人)的心境呢?

释义

万事悠悠:形容世间事务繁多,纷扰不断。

心自闲:内心保持闲适自在。

栖迟犹是五斗间:栖迟,指徘徊、逗留;五斗,指微薄的俸禄,此处借指官场或仕途,整句意为虽然身处官场,但心中仍有闲情逸致,未完全被名利所困。

向来推许漫诸公:向来被众人推崇赞许,但这里的“漫”字含有随意、不真诚之意,暗示这些赞许可能并不深刻。

谁识当年杜子山:杜子山为虚构人物,代表那些有才华却未得到应有认可的文人,整句意为谁能真正理解这些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遭遇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真正知音难觅的感慨,前两句以“万事悠悠”与“心自闲”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后两句则通过“向来推许漫诸公”与“谁识当年杜子山”的反问,揭示了世态炎凉和知音难遇的现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龚自珍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龚自珍的生平背景,可以推测这样的情感表达可能源于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他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重用,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情感的体现,通过虚构的情境和人物,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知音难觅的深刻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