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舟中夜雨
明 · 萨都剌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明朝径问吴松路,恨不与君俱短篷。
作者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但长期在江南一带活动,深受汉文化影响,萨都剌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也颇受赞誉,是元代文坛艺苑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译文
傍晚时分,我独自驾着一叶孤舟停泊在古老的祠堂之下,满河的风雨让我目睹了潮水渐渐上涨的景象。
明天一早我就要沿着吴松路继续前行,心中遗憾不能与你一同乘坐这小小的篷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泊舟于古祠下的情景,他望着满川风雨和逐渐上涨的潮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人的思念,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不能与友人同行的遗憾之情,以及对即将踏上孤独旅程的无奈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句“晚泊孤舟古祠下”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次句“满川风雨看潮生”则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景象和潮水上涨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后两句“明朝径问吴松路,恨不与君俱短篷”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不能同行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萨都剌在江南游历期间,当时,他或许与某位友人相遇并共度了一段时光,但随后又因为各自的行程而不得不分别,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泊舟于古祠下,望着满川风雨和上涨的潮水,心中不禁涌起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在游历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