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项斯
云出无心还自归,乱峰明处日西微。
林深树密行人少,花落溪穷路转迷。
望水寻山应未已,却须南去更南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项斯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江东人(今浙江仙居),项斯自幼清苦好学,曾游于长安,不第而归,后于唐会昌四年(844年)进士及第,授润州丹徒尉,项斯的诗在晚唐颇负盛名,其风格清丽雅致,尤善写景抒情,他的诗作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白云自由自在地飘出又悠然回归,夕阳西下,群山在余晖中显得更加错落有致,树林茂密,行人稀少,落花满地,溪流尽头,道路变得曲折迷离,我望着山水,寻找着心中的归宿,似乎还未满足,却又不得不继续南行,直至更远的南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句“云出无心还自归”以云的无心自在,暗喻诗人的心境;次句“乱峰明处日西微”则通过夕阳下的群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与道路的曲折,以及诗人对远方的不懈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首联以云的无心自在与日的西斜相对照,既表现了自然的宁静和谐,又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颔联通过林深树密、花落溪穷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与神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颈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不舍与对远方的向往,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尾联以“却须南去更南归”作结,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总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项斯游历山水、寻求人生真谛的过程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往往通过游历山水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出路,项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不例外,他在游历过程中,被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所震撼,同时也对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