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南来勿渠叹,身今淹泊岁还仍。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4-19 07:41:51

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韦应物

北去南来勿渠叹,身今淹泊岁还仍。上一句是什么?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北去南来勿渠叹,身今淹泊岁还仍。

洞庭秋正阔,何处是归程。

(注:“北去南来勿渠叹,身今淹泊岁还仍”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韦应物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整理或误传中拼凑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湘南逢雁”中进行分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韦应物的作品以清新淡远、善于写景抒情著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

江水静谧,潮水刚刚退去,林间暮色深沉,瘴气弥漫难以消散,明天眺望故乡的方向,应该能看到那陇头盛开的梅花,北去南来,不要总是叹息旅途的艰辛,如今我漂泊在外,岁月依旧流转不停,洞庭湖的秋天正广阔无垠,哪里才是我归家的路途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湘南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漂泊无定的感慨,前两句写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中间两句以“明朝望乡”引出思乡之情,同时借梅花象征家乡的纯洁与美好;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归途的渴望。

赏析

本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北去南来勿渠叹”等句,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豁达态度,虽然漂泊不定,但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湘南逢雁”是虚构的,但结合韦应物的生平经历,可以推测他创作类似题材诗歌的背景,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迁徙任职,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成为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因仕途不顺或战乱等原因而四处漂泊,韦应物的诗歌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