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因就暖长为客,鱼为逃寒返坠罾。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32025-04-19 07:41:00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雁因就暖长为客,鱼为逃寒返坠罾。的释义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雁因就暖长为客,鱼为逃寒返坠罾。(此句为后人根据诗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所需,特此说明)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景色茫茫;山的形态、水的姿态开阔悠长,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木,好像阵阵雨声;月光下平沙闪耀,犹如夏夜清霜,能否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这里的确要更加清凉。

(注:“雁因就暖长为客,鱼为逃寒返坠罾”意为:大雁为了寻找温暖的地方而长久地成为迁徙的旅人,鱼儿为了逃避寒冷却不幸落入了渔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清凉之地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海天相接、山川壮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氛围,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将视线转向城市,万家灯火与银河交相辉映,展现出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种繁华之中,而是转而向往起自然的清凉与宁静,最后两句以问句的形式,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邀请,也流露出自己对闲适生活的渴望。

“雁因就暖长为客,鱼为逃寒返坠罾”这两句虽然非原诗内容,但却巧妙地与诗中的意境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而不断迁徙与挣扎的残酷现实,与诗人所向往的宁静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身处江楼之上,远眺四周景色,心中涌起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壮丽景色和城市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