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春雨
唐·李商隐
细雨绵绵春日长,虽云润物要无声。
未救田畴龟背暴,却添溪水涨痕盈。
云低草色烟光淡,风暖花香鸟语轻。
独倚阑干心绪乱,忧怀农事几时平。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与解析,李商隐实际并未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讽刺和社会批判。
译文
春雨绵绵不断,春日似乎也因此变得漫长,虽然人们常说春雨应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但眼前的春雨却未能解救那因干旱而龟裂的田地,反而让溪水因雨水充沛而涨满了河岸,天空低沉,草色在淡淡的烟雾中显得朦胧,春风和煦,花香与鸟鸣交织成一片轻盈的景象,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心中思绪纷乱,为农事的忧虑何时才能平息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深切关怀,首联点明春雨的特点,即“润物无声”,但紧接着的颔联却笔锋一转,指出春雨并未能有效缓解旱情,反而造成了溪水的泛滥,形成了一种反差,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雨带来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为农事的艰难而烦恼。
赏析
本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春雨的利弊相结合,既展现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又揭示了其未能有效缓解旱情的遗憾,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春雨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在情感上,诗人对农事的忧虑和对农民的同情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李商隐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诗人,他通过描绘春雨的景象,表达了对农事的深切关怀和对农民的同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注,他也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