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其二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重阳近眼光。
纵使西风落乌帽,黄花犹恋鬓边丝。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诗歌风格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语言通俗明畅。
译文
其二
矮篱笆上残留着的一枝菊花,正是重阳佳节临近时的景象,即使西风吹落了头上的乌帽,那菊花依然眷恋着鬓边的白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时节的一枝残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纵使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如西风吹落乌帽),菊花依然坚守在鬓边,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重阳时节菊花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短篱残菊”与“重阳近眼光”的对比,突出了菊花的坚韧与顽强,而“纵使西风落乌帽,黄花犹恋鬓边丝”一句,则更是将人与花之间的情感纽带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也寓含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诸多变故,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重阳佳节作为传统的敬老节日,也促使诗人更加关注自己的晚年生活,从而产生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