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移帘影临书案,风飐瓶花落研池。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42025-04-18 06:27:09

诗词原文

南斋竹

宋·文同

日移帘影临书案,风飐瓶花落研池。上一句是什么?

洁色宜霜女,孤姿类野人。

日移帘影临书案,风飐瓶花落研池。

晴彩拂帘新,孤高宜此君。

岁寒谁解伴,甘与尔为群。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省盐亭县)人,北宋画家、诗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作者简介

文同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不仅在诗文上有很高的造诣,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尤其擅长画竹,有“墨竹大师”之称,他的画作和诗文都充满了文人气息,深受后世推崇。

译文

洁白的竹色如同霜中的女子,孤独的姿态如同山野之人。

日光移动,帘影投射到书案上,微风吹动,瓶中的花瓣飘落到砚池中。

晴朗的日光拂过帘幕,带来清新的气息,这孤高的竹子真是与此景相得益彰。

岁寒之时,谁能与我为伴?我愿意与你(竹子)为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洁白、孤高,以及与之相伴的日影、风动、瓶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意境,诗人以竹子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坚守。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和孤傲,首句“洁色宜霜女,孤姿类野人”直接点出竹子的特点,既洁白如玉,又孤傲不群,次句“日移帘影临书案,风飐瓶花落研池”则通过日影、风动、瓶花等元素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竹子的清雅和灵动,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与之相伴的意愿,整首诗意境清新高雅,语言简练生动,充分展现了文同作为文人画家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文同的个人经历和心境有关,作为一位文人画家,文同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他通过描绘竹子这一自然元素,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坚守,作为一位身处北宋时期的文人,他也可能面临着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挑战,因此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