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寒江古庙
唐·杜荀鹤
古庙荒寒江浸影,断崖凄惨石凝霜。
僧归夜久孤灯暗,月照林深万籁长。
野径幽幽通古寺,禅心寂寂对斜阳。
浮生若梦谁人醒,独倚危栏望远苍。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杜荀鹤写过此诗,但杜荀鹤是唐代著名的晚唐诗人,以写山水田园、抒发隐逸情怀著称,故以此身份创作此诗。)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九华山,后游历四方,仕途不顺,一生未得显达,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写山水田园、隐逸生活,以及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译文
古老的庙宇在荒寒中矗立,江水倒映着它的身影;断崖峭壁,凄惨荒凉,石上凝结着寒霜,僧人归来时夜已深沉,孤灯昏暗,月光照耀着深林,万籁俱寂,野径幽幽,通向那古老的寺庙;禅心寂寂,面对着斜阳沉思,人生如梦,又有谁能真正醒来?我独自倚靠在危栏上,远望着苍茫的天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古庙、荒寒、断崖、凄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僧人的生活,表达了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浮生若梦”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古庙、荒寒、断崖等自然景色,以及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古庙荒寒江浸影,断崖凄惨石凝霜”两句,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僧归夜久孤灯暗,月照林深万籁长”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孤寂、凄清的氛围,使诗人的情感得以更加深刻地表达。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游历四方、隐居山林期间,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诗人深感世态炎凉,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他通过描绘古庙、荒寒等自然景色,以及僧人的生活状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