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何足惊人眼,为有猿猴把钓竿。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4-18 06:14:41

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贯休

老夫何足惊人眼,为有猿猴把钓竿。下一句是什么?

老夫何足惊人眼,为有猿猴把钓竿。

山色满庭青入眼,水声终日似鸣弦。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喧。

此地风光无限好,不须惆怅怨流年。

作者简介

贯休,唐代著名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七岁出家,一生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古刹,与当时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多抒发隐逸情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贯休还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草书,其书法作品也颇受后人推崇。

译文

我这老夫有什么值得让人惊讶的呢?只是因为这里有猿猴在拿着钓竿垂钓,满庭的山色青翠欲滴,映入眼帘,水声终日潺潺,如同琴弦般悦耳动听,闲暇时,我常在石上观赏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聆听鸟鸣,这里的风光无限好,我不必为流逝的时光而惆怅抱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首句“老夫何足惊人眼,为有猿猴把钓竿”以自嘲的口吻引出,暗示自己虽无奇才异能,但山居生活的情趣却足以引人注意,接下来几句,诗人通过描绘山色、水声、石上观流水、花间听鸟喧等场景,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陶醉。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惬意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的自嘲与后文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山居生活的独特魅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水声终日似鸣弦”,将水声比作琴弦声,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贯休在山居期间所作,当时,诗人厌倦了世俗的喧嚣与纷扰,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宁静的隐逸生活,在这段时期,诗人深入自然,与山水为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美好,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眷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