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4-18 06:08:43

诗词原文

客中杂咏

朝代:清代

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全诗是什么?

作者:黄景仁

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

眼前风景都如画,身外功名不若尘。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以教书、幕僚为生,年仅三十五岁便病逝于山西运城,黄景仁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感,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与同时代的洪亮吉并称“二俊”,又与宋湘齐名,有“岭南三子”之誉。

译文

虽然身为异乡之客,但心中依然充满欢乐,

因为没有世俗的牵绊,所以并不觉得贫穷。

眼前的风景都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而那些身外的功名富贵,却不如尘土般微不足道。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境豁达,不为物质贫困所困,反而能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无挂碍,即使生活清贫,也能自得其乐,他也对世俗的功名富贵持淡泊态度,认为这些身外之物远不如眼前的自然美景来得真实和珍贵。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怀,首句“虽是客身犹足乐”,点明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态乐观,不以客居为苦,次句“苦无世累未为贫”,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贫困的淡然态度,认为没有世俗的牵绊才是真正的富有,后两句“眼前风景都如画,身外功名不若尘”,则通过对比眼前美景与身外功名的微不足道,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景仁游历四方、客居他乡之时,黄景仁一生漂泊不定,多次科举不第,生活困顿,他并未因此消沉沮丧,反而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艰辛,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客居异乡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高尚情怀,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