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秋来移带眼,可堪玄鬓有霜华。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72025-04-17 08:55:24

诗词原文

秋思

唐·刘禹锡

已是秋来移带眼,可堪玄鬓有霜华。出自哪首诗?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已是秋来移带眼,可堪玄鬓有霜华。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善于捕捉和描摹自然景物中的细微之处,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其诗作风格明快,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译文

因病而夜眠少梦,闲立时秋意引发诸多思绪,雨后初晴,寂寞之感油然而生;早寒已至,萧条景象映入眼帘,鸟儿栖息在红叶树上,月光照耀着长满青苔的地面,已经到了秋天,腰带眼孔都要移动以应对日渐宽松的腰身,怎能忍受黑色的鬓发中已经夹杂着白色的霜雪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诗中“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心境,而“已是秋来移带眼,可堪玄鬓有霜华”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无奈和感伤。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前两句“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既交代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又引出了秋日的思绪,中间四句“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抒发,最后两句“已是秋来移带眼,可堪玄鬓有霜华”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伤,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心情抑郁,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有着深刻的感受,在秋日这个容易引发思绪的季节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无情的无奈和感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对人生、对岁月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