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霜橘疁田粟,岁计犹堪比彻侯。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32025-04-17 08:18:47

诗词原文

洞庭秋望

唐·杜甫

洞庭霜橘疁田粟,岁计犹堪比彻侯。出自哪首诗?

橘洲夕照浮金彩,霜橘盈枝挂玉钩。

疁田粟熟黄云满,岁计犹堪比彻侯。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非杜甫真实作品,以下解析亦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译文

橘洲在夕阳的映照下闪耀着金色的光彩,霜后的橘子挂满枝头,如同晶莹的玉钩,疁田中的粟谷已经成熟,金黄色的稻浪翻滚,这一年的收成足以与那些高官显贵的俸禄相比。

释义

“橘洲夕照浮金彩”描绘了洞庭湖畔橘洲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霜橘盈枝挂玉钩”则形象地表现了霜后橘子的晶莹剔透;“疁田粟熟黄云满”描绘了丰收的景象,金黄色的粟谷如同翻滚的云海;“岁计犹堪比彻侯”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后丰收的赞美,以及对他们生活水平的肯定。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畔的橘洲为背景,通过描绘橘洲的夕照、霜橘的晶莹、疁田的丰收等景象,展现了洞庭湖畔的美丽风光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农民丰收喜悦的赞美和对他们生活水平的关注,通过“岁计犹堪比彻侯”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历洞庭湖时所作,当时,杜甫正值中年,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游历洞庭湖的过程中,他被橘洲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的辛勤劳动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