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长安恶少罢探丸,桴鼓声沉禁网宽。
戚族皆分虎符竹,王侯无种尚天恩。
几回闻雁思凄切,几度临风悼肃酸。
莫道前朝尽偶才,文皇功德及寰瀛。
汉庭卿相皆如此,不独君家兄与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则意味着失败,哪里需要琥珀才能做枕头,哪里需要珍珠才能做车子呢?运气不好的时候,金子也会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长安城里的恶少停止了为非作歹,击鼓声不再响起,禁令也放宽了,权贵们纷纷被授予虎符和竹使符,王侯们即使没有功勋也能享受天恩,多少次听到雁声而心生凄凉,多少次迎风而立感到悲伤酸楚,不要说前朝尽是平庸之才,文帝的功德惠及天下,汉朝的卿相们也都是如此,不仅仅是你家兄弟二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批判了奢侈浮华的社会风气,强调了勤俭的重要性,也揭示了权贵们凭借权势和关系享受特权,而普通百姓则生活在困苦之中的社会现实。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和排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前贤的成败和权贵们的骄奢淫逸,突出了勤俭的重要性,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在内容上,诗人以史为鉴,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奢靡,权贵们凭借权势和关系享受特权,而普通百姓则生活在困苦之中,李商隐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深感忧虑和不满,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批判社会现实,呼吁人们回归勤俭之道,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