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星河渐侵没,萧萧朔吹度平林。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42025-04-17 07:31:30

诗词原文

秋夜长

唐·王勃

坐久星河渐侵没,萧萧朔吹度平林。的意思及出处

秋夜长,天寒地冻霜华重。

孤灯寂寂照空房,坐久星河渐侵没。

萧萧朔吹度平林,寒鸦栖复惊。

愁多知夜永,梦断闻寒更。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颖,六岁便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在骈文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王勃的一生颇为坎坷,因才华出众而遭人嫉妒,多次仕途不顺,最终在渡海时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译文

秋夜漫长,天气寒冷,霜冻厚重。

孤独的灯火静静地照亮着空荡的房间,

久坐之后,天上的星河渐渐隐没于夜色之中。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穿过平坦的树林,

使栖息的寒鸦再次惊飞。

忧愁使人感到夜晚更加漫长,

梦醒时分,只听到寒冷的更鼓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寒冷与孤寂,通过“孤灯”、“空房”、“星河渐侵没”、“萧萧朔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以及对漫长夜晚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首句“秋夜长,天寒地冻霜华重”直接点明了季节和天气,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孤灯寂寂照空房”一句,通过“孤灯”和“空房”两个意象,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而“坐久星河渐侵没”一句,则通过星河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漫长,后两句“萧萧朔吹度平林,寒鸦栖复惊”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凄凉氛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勃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仕途的挫折,诗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忧愁,在一个寒冷的秋夜,诗人独自坐在空荡的房间里,望着窗外的星河和呼啸的北风,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感慨和哀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秋夜长》,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仕途的艰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