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画舸西风五两斜,淮淝将命去程赊。
行人不睹长安陌,唯有年年秋雁飞。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画舸西风五两斜,淮淝将命去程赊”出自李益的《汴河曲》的第二联,但为便于完整解析,此处附上全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与卢纶、王之涣等齐名,被后人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情怀,李益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些经历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关键词所在联进行翻译)
画舸(装饰华丽的船只)在西风中航行,船帆(五两,古代用以测风的候风器,此处代指船帆)随风倾斜,我(诗人自指)奉命前往淮淝地区,路途遥远而漫长。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画舸在西风中航行的情景,同时透露出他即将远离京城,前往遥远淮淝地区的无奈与愁绪,画舸、西风、五两斜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而“去程赊”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漫长旅途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李益《汴河曲》中的精彩之笔,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画舸、西风、五两斜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寓情于景,将诗人的离愁别绪巧妙地融入其中。“淮淝将命去程赊”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路途的遥远,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凉氛围,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含蓄而深沉,意境悠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创作背景
《汴河曲》是李益在游历汴河时所作,汴河作为隋朝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隋朝的繁荣与衰败,诗人通过描绘汴河两岸的春色和隋宫遗址的荒凉,以及自己即将远离京城的无奈与愁绪,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益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心情低落的时期,因此诗歌中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