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隐逸
唐·贾岛
独喜修书依绛帐,时登阙里受春秋。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虽然“独喜修书依绛帐,时登阙里受春秋”并非贾岛某首知名诗作中的完整句子,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首虚构的《隐逸》诗中,以展现一种隐逸学者的生活状态。)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或“瘦岛”,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长江主簿等小官,但更多时候是过着隐居生活,贾岛的诗风清奇僻苦,以苦吟著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独自喜爱在红色的帷帐下修订书籍,时常前往阙里(孔子故里,代指学府)学习《春秋》等经典,我的家门朝向山路,柳树环绕着读书堂,每当白日阳光映照,树荫下的清幽光影便洒在我的衣裳上。
释义
“独喜修书依绛帐”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红色的帷帐下修订书籍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专注。“时登阙里受春秋”则表明他时常前往学府学习经典,体现了他的好学精神。“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描绘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环境,反映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学习环境,展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独喜修书依绛帐”和“时登阙里受春秋”两句,既体现了诗人的好学精神,又展示了他的学术追求,而“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和“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等句,则通过描绘隐居之地的清幽环境,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贾岛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贾岛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常常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学习环境,表达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尚和他们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