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梁园春
唐·韦庄
南国生刍人比玉,梁园修竹赋凌云。
二年辛苦一枝桂,谁肯教君出六尘。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乱,流落江南,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元年(894年),再入朝任左拾遗,历官右补阙、起居郎等职,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唐昭宗西迁,任唐朝遗臣,官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抒发了怀古伤今的情感,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
译文
南方的牧草青翠欲滴,那里的人们如同美玉般温润;梁园的修竹高耸入云,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才华横溢,直上青云,我历经两年的辛苦努力,终于如同折桂一般取得了些许成就,但又有谁愿意让我超脱尘世的纷扰呢?
释义
首句“南国生刍人比玉”以南方牧草之美喻人之温润如玉;次句“梁园修竹赋凌云”则以梁园修竹之挺拔象征文人墨客的高洁与才华,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虽有所成但仍难超脱尘世纷扰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借物喻人,通过对南国牧草和梁园修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文人高洁品质的赞美,后两句又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虽有所成但仍难摆脱尘世束缚的无奈与感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韦庄一生历经战乱流离,晚年虽有所成,但仍难摆脱尘世纷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通过描绘南国牧草和梁园修竹的美景,诗人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质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后两句又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