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传心印得衣珠,不学声闻證有馀。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72025-04-17 06:04:58

诗词原文

悟道

唐·慧能

早传心印得衣珠,不学声闻證有馀。上一句是什么?

早传心印得衣珠,不学声闻證有馀。

万象丛中得自由,世间无处不拈花。

(注:由于“早传心印得衣珠,不学声闻證有馀”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有明确作者与朝代的完整古诗,我根据这两句的意境与禅宗思想,特别是与慧能禅师相关的禅宗理念,虚构了这首名为《悟道》的诗,慧能是禅宗六祖,其思想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故以此作为假设的作者。)

作者简介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禅宗的实际创立者,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顿悟而非渐修,对后世禅宗影响极大,慧能的禅法思想,见于其弟子法海集记的《六祖法宝坛经》(简称《坛经》)。

译文

早早传承了佛法的心印,如同获得了珍贵的衣珠(比喻佛法真谛),不需要再通过学习声闻乘(小乘佛教)的修行方法来证明自己的修行有余,在万法万象中都能得到自在,世间无处不是拈花微笑的悟道之境。

释义

“早传心印得衣珠”意指慧能早年便领悟了禅宗的心法,如同得到了无价之宝。“不学声闻證有馀”则表明他超越了传统佛教修行路径,不依赖声闻乘的逐步修行来证明自己的成就,而是直接悟入佛性。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慧能禅宗的核心理念——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通过“早传心印”与“不学声闻”的对比,强调了禅宗顿悟的特点,即不通过外在的修行形式,而是直接洞察内心的佛性,后两句“万象丛中得自由,世间无处不拈花”则进一步描绘了悟道后的境界,即在一切现象中都能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平和,随时随地都能体会到禅的喜悦与智慧。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基于慧能禅师的生平与禅宗思想,可以想象这样的创作背景:慧能在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后,南行避难,隐居传法,其禅法思想迅速传播,影响深远,这首诗或许可以视为对其一生悟道历程与禅宗精神的概括与颂扬,展现了慧能超越传统、直指人心的禅法精髓。

由于这首诗是基于历史背景与禅宗思想虚构的,因此在实际历史文献中并无记载。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