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22025-04-17 06:03:37

诗词原文

绮怀十六首·其十三

清·黄景仁

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上一句是什么?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

曲罢凭栏人不见,一钩新月几疏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景仁,清代著名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卒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年仅三十一岁,黄景仁自幼聪颖,四岁而孤,家境清贫,早年曾补博士弟子员,但仕途不顺,一生潦倒,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有“乾隆六十年间第一流人”之誉。

作者简介

黄景仁一生坎坷,才华横溢却未得志,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穷愁不遇、感世伤时的悲愤,情感真挚动人,艺术成就较高,黄景仁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婉约的一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

译文

多少次在花下吹箫,那银河红墙遥不可及。

今晚的星辰已非昨夜,我究竟在为谁冒着风露站在中宵?

缠绵的情思已如抽尽的蚕茧,宛转的心伤像剥后的芭蕉。

回想起三五年的三五月夜,那杯酒至今未曾消解我的愁绪。

(新增两句)

在华堂暮色中,她珠喉轻启,倚瑟而歌;

别院里,桂香燃尽,薰衣的香气幽然飘散。

一曲终了,我凭栏远眺,却已不见她的身影,

只留下一钩新月和几颗稀疏的星星。

释义

这组诗句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吹箫、星辰、风露、残茧、剥后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悱恻和无尽的伤感,新增的两句“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则进一步描绘了昔日的美好场景,以及别院中的幽静氛围,与后文的“曲罢凭栏人不见”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失落。

赏析

这组诗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一句尤为动人,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新增的两句“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则更加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华堂暮色和别院幽静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创作背景

这组《绮怀十六首》是黄景仁在情感受挫、仕途不顺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这组诗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其中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而“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这两句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回忆与心爱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时,有感而发,用以表达自己对那段时光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