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巫山高
唐·李贺
巫山巫峡气萧森,
探得古根三五寻。
碧丛丛里水潺潺,
暮雨朝云几日还。
饮露吸风齐女怨,
登山临水楚人愁。
寒猿暗鸟一时啼,
月照花林皆似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风奇特,想象丰富,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巫山巫峡之间气氛萧索阴森,
探寻到古老的树根已有三五尺深。
碧绿的丛林中溪水潺潺流淌,
暮雨朝云何时能再次归来?
饮露吸风的齐女诉说着哀怨,
登山临水的楚人满怀愁绪。
寒猿和暗鸟在同一时间啼叫,
月光照耀下的花林如同冰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巫峡的幽深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人物和传说的哀怨情感,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巫山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颈联则引入了“齐女怨”和“楚人愁”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人物的同情和感慨,尾联以寒猿暗鸟的啼叫和月光下的花林,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怨和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巫山巫峡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人物的哀怜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饮露吸风齐女怨,登山临水楚人愁”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齐女和楚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人物的同情和感慨,这两句诗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暗示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遭遇。
在艺术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巫山巫峡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创作背景
李贺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通过对巫山巫峡的描绘和对古代人物的哀怜,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普遍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个人命运的创作倾向,在唐代,许多诗人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而李贺的这首诗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