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山色总兼溪色好,松声长学雨声寒。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多写隐逸生活与佛教禅理,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山色总是与溪水的颜色相互映衬,显得格外美好;松树的风声常常模仿着雨声,带来一丝寒意,我的家门朝向山路敞开,深深的柳树环绕着读书堂,每当阳光透过树荫映照进来,清幽的光辉便洒满了我的衣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山色总兼溪色好,松声长学雨声寒”以山色与溪色的和谐、松声与雨声的相似,营造出一种清幽、寒凉的氛围,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颔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则直接点明了山居的地点与环境,闲门、山路、深柳、读书堂,构成了一幅宁静的读书生活画面,颈联与尾联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的清幽与闲适,阳光透过树荫映照,清辉洒满衣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山色、溪色、松声、雨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寒凉的氛围,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诗人还通过闲门、山路、深柳、读书堂等意象的塑造,进一步突出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山居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心生感慨而创作的,通过描绘山色、溪色、松声、雨声等自然景物,以及闲门、山路、深柳、读书堂等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宁静与满足,正是诗人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心得到净化与升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