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此句为后人根据诗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方便,特此说明并融入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登上高楼,繁花似锦的景象却让我伤感,因为万方多难,我只身来此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扑面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莫测,大唐的朝廷正如北极星那样不可动摇,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聊借《梁甫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添加句“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意为:本来就知道登上高楼会有无尽的感慨,哪里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登高远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多难、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时局的担忧,诗中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沉重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诗人通过登高远望,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诗人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如“锦江春色来天地”与“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时局的变幻莫测,诗人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作结,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又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广德二年(764年)春天,在成都草堂所写,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吐蕃的入侵又接踵而至,蜀地军阀也趁机作乱,杜甫通过登高远望,抒发了对国家多难、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时局的担忧,在诗中,他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抒发了内心的沉重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意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