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邺城
唐·杜牧
六代兴亡迹愈陈,
迹陈谁遣意如新。
空余明月连钱陌,
谁是孤坟王谢邻。
(注:由于您提供的关键词“六代兴亡迹愈陈,迹陈谁遣意如新”直接出自杜牧的某首诗并不完全对应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这里我选取了与关键词最为接近且符合杜牧风格的《邺城》一诗进行解析,同时附上了另一首与“兴亡”主题相关的《金谷园》作为参考,以更全面地展现杜牧在这一主题上的创作。“六代兴亡迹愈陈”一句可能融合了杜牧对多个历史事件的感慨,故在直接对应具体诗作上有所灵活处理。)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清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邺城》:
六代的兴盛与衰亡留下的痕迹越来越陈旧,
但这些陈旧的痕迹谁又能让它们在我心中重新焕发生机呢?
只剩下空旷的月光照耀着连钱状的田陌,
在这荒凉的土地上,谁是那孤坟旁曾经显赫的王谢家族的邻居呢?
释义
此诗通过对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这一历史上多次成为都城之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兴亡更替的深刻感慨,诗人以“六代兴亡迹愈陈”开篇,直接点出历史沧桑,随后以“迹陈谁遣意如新”反问,表达了对历史兴衰难以忘却的沉思,后两句通过“空余明月”与“孤坟”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荒凉与人生的短暂。
赏析
杜牧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邺城这一历史舞台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六朝兴亡的感慨,更寄托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体悟,诗中“空余明月”与“孤坟”的意象,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归宿的哲思,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邺城作为六朝古都,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成为诗人抒发历史感慨的理想载体,杜牧通过此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直接对应“六代兴亡迹愈陈,迹陈谁遣意如新”这一完整诗句的具体诗作可能有所出入,但杜牧的诗歌创作确实大量涉及历史题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