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牡丹
唐·刘禹锡
欲集珍丛称此堂,春来栽槛首花王。
风前月下妖娆态,天上人间第一芳。
不奈朝来寒雨过,半教零落断人肠。
开时似雪休嫌淡,谢后如金更觉香。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上刘禹锡虽有多首咏牡丹之作,但上述全诗并非出自其某一确切作品,而是融合了其风格与意象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想要聚集珍稀的花卉来装点这厅堂,春天来临时,在栏杆边精心栽种了花中之王——牡丹,在风前月下,牡丹展现出妖娆的姿态,它既是天上的仙葩,也是人间的第一芳香,无奈早晨的一场寒雨过后,牡丹花半数凋零,让人心生断肠之痛,初开时如雪花般洁白,不要嫌弃它颜色淡雅;凋谢后金黄色的花瓣更添几分香气。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牡丹的种植、盛开及凋零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牡丹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中“珍丛”、“花王”等词突出了牡丹的尊贵与珍稀,“风前月下妖娆态,天上人间第一芳”则描绘了牡丹的绝美与超凡脱俗,而“不奈朝来寒雨过,半教零落断人肠”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易逝的哀愁。
赏析
本诗以牡丹为题,借花喻人,寓含深意,诗人通过对牡丹生长环境的精心布置、盛开时的妖娆姿态以及凋零后的哀婉描述,不仅展现了牡丹的自然美,更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开时似雪休嫌淡,谢后如金更觉香”一句,更是以牡丹的色香变化,寓意人生虽有起伏,但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之美,值得我们去品味与珍惜。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但若将其置于唐代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可以想象刘禹锡或许是在某个春日,面对园中盛开的牡丹,心生感慨,遂提笔写下此诗,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牡丹作为当时的国花,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刘禹锡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也不会错过对牡丹的吟咏,通过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牡丹之美的赞美,更能体会到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