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童年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垂髫已识东西事,回首宛如前后身。
竹马当年嬉笑伴,纸鸢今日梦魂频。
书声琅琅窗前月,灯火荧荧夜里人。
岁月匆匆如逝水,童心未泯忆纯真。
(注:“垂髫已识东西事,回首宛如前后身”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袁枚广为人知的某篇完整作品,而是根据袁枚的文学风格和创作主题虚构合成,用以体现其回忆童年、感慨时光的主题,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其作品丰富,以性灵说著称,此处为符合题目要求而进行的创意性组合。)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他是性灵派诗歌的倡导者,主张诗文创作应抒发真情,反对模拟古人,强调个性表达,袁枚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小时候(垂髫之年)就已经懂得了世间的基本道理,如今回首往事,仿佛那些经历就像是前世今生一般遥远又清晰,当年骑着竹马嬉戏的伙伴,如今只能在梦中频繁地放飞纸鸢来追忆,月光下窗前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夜晚的灯光下是勤奋学习的身影,岁月如流水般匆匆逝去,但内心那份纯真的童心却未曾泯灭,时常怀念那段纯真的童年时光。
释义
“垂髫已识东西事”意指儿童时期(垂髫,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代指儿童)就已经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回首宛如前后身”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仿佛那些童年的经历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童年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纯真岁月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前两句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童年的早慧和对过往岁月的恍如隔世之感,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竹马嬉戏、纸鸢放飞、书声琅琅、灯火荧荧)勾勒出童年的美好画面,与“岁月匆匆如逝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童心的珍视和对过往时光的无限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袁枚性灵派诗歌的特点。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基于袁枚的文学风格和人生经历,可以想象这样的创作背景:袁枚在晚年时期,面对人生的种种经历,不禁回忆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份纯真与好奇、对世界的初步探索,以及那些简单却充满乐趣的游戏,都成为了他心中宝贵的记忆,他提笔写下这首诗,以此表达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保持童心、珍惜当下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