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探珠吟
唐·李商隐
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
骊龙颔下夺明珠,一探汤泉百尺崖。
云涛迤逦翻孤屿,烟霭苍茫锁翠苔。
莫道仙凡长隔世,此中端的有人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两句的出处及背景分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在那深邃的海底宫殿(贝阙)中藏着珍珠,它究竟在哪里呢?九渊之水深不可测,又该如何找到那藏珠之处作为媒介呢?我勇敢地跃入骊龙的下颔之下,夺取那颗璀璨的明珠,这一跃如同从百尺高的温泉之崖跳下般危险,云涛翻滚,孤屿蜿蜒,烟霭苍茫,翠苔遍布,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神秘莫测,不要说仙凡之间永远隔绝,在这深邃的九渊之中,终究还是有人能够前来探寻这隐藏的珍宝。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探寻海底珍珠的艰难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不懈努力和勇敢精神,首联“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直接点题,提出探寻珍珠的难题;颔联“骊龙颔下夺明珠,一探汤泉百尺崖”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夺珠的惊险;颈联“云涛迤逦翻孤屿,烟霭苍茫锁翠苔”则描绘了探寻途中的艰难与神秘;尾联“莫道仙凡长隔世,此中端的有人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终将被人发现的坚定信念。
赏析
本诗以探寻海底珍珠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诗人也通过描绘探寻途中的艰难与神秘,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尾联的“莫道仙凡长隔世,此中端的有人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终将被人发现的坚定信念,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将其置于李商隐所处的晚唐社会背景下来理解,晚唐时期,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他通过描绘探寻海底珍珠的艰难过程,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道路的探索,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