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银界谈非想,仙府瑶台恨隔尘。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12025-04-08 09:20:09

诗词原文

梵天银界梦非想

唐·李群玉

梵天银界谈非想,仙府瑶台恨隔尘。的释义

梵天银界谈非想,仙府瑶台恨隔尘。

玉宇琼楼难再至,清风明月自相亲。

云间鹤影遥相送,水上花香暗度人。

欲问蓬莱何处是,唯余碧海一孤身。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但李群玉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风格创作此诗以作示例。)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约大中初前后在世,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衡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才横溢,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于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怀,有《李群玉集》传世。

译文

在梵天银界中谈论着那些非现实的幻想,仙府的瑶台让我遗憾地与尘世相隔,那玉宇琼楼般的美景难以再次到达,只有清风明月与我亲近相伴,云间的鹤影远远地相送,水上的花香暗暗地熏陶着行人,想要询问蓬莱仙境究竟在哪里,却只剩下我一人孤独地面对着茫茫碧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梵天银界、仙府瑶台等神话般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的无奈和遗憾,诗中“玉宇琼楼难再至”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仙境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诗人以“谈非想”开篇,既点出了仙境的虚幻性,又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的超越和追求,通过“恨隔尘”、“难再至”等词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与仙境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的无奈和遗憾,诗人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通过与清风明月的相亲、云间鹤影的相送等意象,展现了自己在孤独中寻求慰藉和超脱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唐代某个时期,李群玉在游历四方、饱览山水之后,对人生和理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而创作的,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李群玉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在孤独中寻求慰藉和超脱的坚韧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