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院
唐·李嘉祐
绿竹参差平拂檐,疏阴掩映似重帘。
微风不动金磐地,细雨初收玉砌天。
林静日长人迹少,池清木落鸟声闲。
幽居自有冥心处,何必求仙访洞天。
作者简介
李嘉祐,字从一,唐代诗人,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年(748年)进士,授秘书正字,肃宗时曾任中书舍人,出为袁州刺史,迁台州,后因事被贬为鄱阳司户参军,德宗即位后,擢为司勋员外郎,迁检校司封郎中,为滁州刺史、江州刺史,李嘉祐的诗以婉丽见长,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齐名,并称“钱郎刘李”,他的诗善于表现自然景物,风格清新秀丽,尤长于五言律诗。
译文
绿色的竹子参差不齐,刚好拂过屋檐,稀疏的树荫交相掩映,仿佛重重叠叠的帘幕,微风轻轻吹过,地面上的金石之物纹丝不动,细雨刚刚停歇,天空如同美玉砌成一般,林中寂静,日光悠长,人迹罕至,池塘清澈,树叶飘落,鸟鸣声显得格外悠闲,在这幽静的居所里,自然有让人心灵宁静的地方,何必去寻求仙境和洞天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竹院幽静美丽的景色,通过绿竹、疏阴、微风、细雨、林静、池清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闲适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幽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竹院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宁静,首联“绿竹参差平拂檐,疏阴掩映似重帘”以绿竹和疏阴为切入点,生动地描绘了竹院的幽静和美丽,颔联“微风不动金磐地,细雨初收玉砌天”则通过微风和细雨,进一步渲染了竹院的宁静和清新,颈联“林静日长人迹少,池清木落鸟声闲”则从林静、日长、人迹少、池清、木落、鸟声闲等方面,进一步突出了竹院的清幽和闲适,尾联“幽居自有冥心处,何必求仙访洞天”则表达了诗人对幽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和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嘉祐在贬谪期间或隐居时所作,在仕途不顺或隐居生活中,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这首诗通过对竹院幽静美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幽、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和超脱,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追求隐逸生活,李嘉祐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