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中思
唐·韦庄
尘世光阴俱短日,客心冥漠过潜灰。
几回吟句惊新梦,一半啼痕上旧腮。
芳草渐惊春事晚,落花应笑旅颜衰。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风高酒半醺。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词风清丽温婉,多抒发离愁别绪及个人身世之感,韦庄的诗作也颇有名气,尤其在反映战乱流离、民生疾苦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容。
译文
尘世间的光阴如同短暂的白日,客居异乡的心境如同沉寂的灰烬般黯淡无光,多少次在梦中惊醒,吟咏诗句,脸上留下一半是泪痕,一半是旧日的痕迹,芳草渐渐感知到春天的脚步已晚,落花似乎在嘲笑我这旅人的容颜已衰,明天又要在江边分别,月已西落,风高气冷,我只得在半醉半醒中离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面对离别、衰老的无奈与哀愁,首句“尘世光阴俱短日”直接点出主题,感叹人生短暂;次句“客心冥漠过潜灰”则通过比喻,形容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消沉,后两句通过“吟句惊梦”、“啼痕上腮”、“芳草惊春”、“落花笑旅”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绪与哀怨。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深情细腻、意境悠远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与哀愁,诗中“尘世光阴俱短日”一句,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无奈,而“客心冥漠过潜灰”则通过比喻,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消沉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使得诗人的愁绪与哀怨更加深沉而动人,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客居他乡时,面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无奈,以及离别与衰老的哀愁,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