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古
朝代:唐代
作者:李暮云
诗书误身既可信,却忆扛鼎之重瞳。
文韬武略皆成梦,独留英名在苍穹。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仅知其才华横溢,擅长以史为鉴,抒发个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悟,其作品多蕴含哲理,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沉浸在诗书之中,虽常言其能误人一生,但此刻我却更加怀念那位能扛起天下重任、拥有重瞳的英雄,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已成过往云烟,唯有那英雄的名字,依旧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之中。
释义
诗书误身既可信:意指过度沉迷于书本知识,有时可能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与机遇,导致人生道路的偏离或遗憾。
却忆扛鼎之重瞳:这里的“扛鼎”象征承担国家重任,“重瞳”则通常指古代英雄人物(如项羽),寓意对历史上那些具有非凡能力和担当的英雄人物的怀念。
文韬武略皆成梦:表示无论是文治(韬略)还是武功(武略),最终都如同梦境一般,转瞬即逝。
独留英名在苍穹:强调只有那些英雄的名字和事迹,能够穿越时空,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诗书误身”与“扛鼎之重瞳”,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知识与行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前半句看似对书本知识的局限性提出质疑,实则是对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善实践者的警醒;后半句则是对历史上那些能够担当重任、改变时代的英雄的赞美,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也寄寓了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唐代中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李暮云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他既看到了书本知识的局限性,也认识到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对那些能够挺身而出、担当国家重任的英雄人物充满了敬仰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