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贵游
唐·杜牧
朱门深沈十二戟,高槐蔽庭有佳色。
北轩凉吹开绣幄,南陌佳人掩花幂。
昼漏迢迢行且缓,珠帘寂寂闭还闲。
河阳一县花满圃,谁道群芳不自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他的散文也颇负盛名,尤其是《阿房宫赋》更是传世名篇。
译文
朱红色的大门深深沉沉,门前立着十二根戟,高大的槐树遮蔽着庭院,枝叶间透出美丽的色彩,北边的轩窗吹来凉爽的风,吹开了精美的帷幄,南边的路上,美丽的佳人遮掩着花帘,白天的时间漫长,行走缓慢,珠帘静静地关闭着,显得分外悠闲,河阳县的花园里开满了鲜花,谁说这些群芳不自己展现美丽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贵族府邸的深邃与华美,通过“朱门深沈十二戟”展现了贵族府邸的威严与气派,“高槐蔽庭有佳色”则描绘了庭院内自然景色的优美,后两句则通过“北轩凉吹”、“南陌佳人”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贵族生活的闲适与奢华。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贵族府邸的奢华与美丽,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贵族生活的闲适与高雅,诗中“朱门”、“十二戟”等意象,不仅体现了贵族府邸的威严与气派,也暗示了贵族阶层的身份与地位,而“高槐蔽庭有佳色”、“北轩凉吹开绣幄”等描写,则展现了庭院内自然景色的优美与人文景观的精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贵族生活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牧对贵族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有关,杜牧生活在唐代中晚期,这一时期社会风气奢华,贵族阶层的生活尤为讲究,杜牧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贵族生活的羡慕与赞美,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杜牧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某种批判与反思,通过描绘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美丽,暗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与贫富差距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