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孟中间欲谁与,英贤馀事亦难平。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12025-04-08 08:23:59

诗词原文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十八

朝代:金

季孟中间欲谁与,英贤馀事亦难平。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元好问

季孟中间欲谁与,英贤馀事亦难平。

论诗只合安刘表,不拟诸人作许平。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感人,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译文

在季布和孟尝君这样的中等人才之间,要选谁作为榜样呢?即便是英才贤士,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难以评定,谈论诗歌只应推崇像刘表那样的人,而不应把其他人看作像许劭那样只是偶尔有所建树的人。

释义

“季孟中间欲谁与”一句,季布和孟尝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在此处作者用他们来代表中等水平的人才,意在表达在中等人才之间难以抉择。“英贤馀事亦难平”则进一步指出,即便是英才贤士,他们在非专业领域(即“馀事”)的成就也难以评定高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刘表和许劭,表达了对诗歌评价的严谨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的一首,旨在探讨诗歌评价的标准和态度,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诗歌评价的严谨和公正,作者认为,在评价诗歌时,应像刘表那样具有独到的眼光和公正的评判,而不应像许劭那样只是偶尔有所建树,缺乏全面的评价能力,这种态度体现了元好问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创作背景

元好问生活在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元好问对诗歌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创作《论诗绝句三十首》等作品,表达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对当时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评价,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旨在探讨诗歌评价的标准和态度,为当时的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