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通费辨数,逆旅主人才见留。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12025-04-08 06:11:33

诗词原文

客中夜感

唐·李频

语言不通费辨数,逆旅主人才见留。的意思及出处

孤灯对青溪,耐可乘风雨。

寂寥人不见,清冷梦难成。

语言不通费辨数,逆旅主人才见留。

明朝又向天涯去,何处是归程。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大中八年(854年)进士,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多描写旅途见闻和个人感受,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译文

一盏孤灯面对着清澈的溪流,我勉强能够承受这风雨的侵袭。

四周寂寥无人,连做个清冷的梦都难以实现。

因为语言不通,我费尽口舌解释了许多次,客栈的主人才勉强收留了我。

明天我又要踏上前往天涯的路途,不知道何处才是我的归程。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异乡客栈中的孤独与无奈,首联通过“孤灯”和“青溪”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颔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连做梦都感到清冷难成,颈联则通过“语言不通费辨数”一句,揭示了诗人因语言障碍而遭遇的困境,但幸运的是,客栈主人最终收留了他,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不知道何处是归程。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艰辛与无奈,诗人通过“孤灯”、“青溪”、“寂寥”、“清冷”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感,诗人通过“语言不通费辨数”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因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困扰和尴尬,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引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频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在唐代,许多士人为了求取功名或逃避战乱,常常远离家乡,四处奔波,李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无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写自己在异乡客栈中的孤独与困境,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漂泊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