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奉诚园
唐·杜甫
当日司徒功业就,旧居亦作奉诚园。
苍藤翠木经寒暑,野色荒烟入杳冥。
四鸟绕亭花满树,一泉通径草盈庭。
何须更问元和岁,不似当时李相庭。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当日司徒(指唐代宰相李勉)功成名就之后,他的旧居也被改建成了奉诚园,园中的苍藤翠木历经寒暑,野外的景色与荒烟一同融入远方的幽暗之中,四只鸟儿围绕着亭子飞翔,树上开满了花朵;一条清泉穿过小径,庭院里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又何必再去追问元和年间(唐朝后期)的事情呢,这园子已经不复当年李相(指李勉)在时的模样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奉诚园的景色,并通过对园子的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首句点明司徒功业成就后旧居成为园林的事实,次句描写园林的自然景色,三四句具体描绘园中的动植物景象,末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奉诚园的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奉诚园时所作,奉诚园原为唐代宰相李勉的旧居,后改建为园林,杜甫在游览过程中,被园中的景色所触动,不禁想起了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