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忽捲重阴尽,可是风师待策勋。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4-06 07:09:25

诗词原文

观云

唐·来鹄

平明忽捲重阴尽,可是风师待策勋。全诗是什么?

千峰顶上无拘束,乱逐云飞又云宿。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霓裳缥缈归仙驭,露冕轻寒拂晓风。

平明忽捲重阴尽,可是风师待策勋。

作者及朝代

来鹄,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来鹄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虽不算特别著名,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仍受到后世文人的赞赏。

作者简介

来鹄,字表圣,河南人(一说雍州万年人),他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和隐居中度过,来鹄的诗作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千峰之巅,我自由自在地追逐着云彩,时而飞翔,时而栖息,一夜的雨声带来了凉爽,仿佛凉到了梦中,万片荷叶在秋风中摇曳,送来了秋天的气息,霓裳羽衣缥缈而归,如同仙人驾驭着祥云,清晨的露水轻拂着晓风中的官帽,带来一丝寒意,到了天明,重重阴云忽然散去,天空晴朗,难道这是风神在等待着奖赏自己的功劳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千峰之巅追逐云彩、感受秋意、观赏云散天晴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平明忽捲重阴尽,可是风师待策勋”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师(风神)描绘成一位等待奖赏的英雄,形象地展现了云散天晴的壮观景象,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以“千峰顶上无拘束”开篇,点明了自己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一夜雨声、万荷叶上送秋来等景象,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平明忽捲重阴尽,可是风师待策勋”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将云散天晴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来鹄游历山水、隐居山林期间,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来鹄也不例外,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