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仙家见惯浑闲事,乞与人间看一枝。
(注:“仙家见惯浑闲事,乞与人间看一枝”并非直接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而是我根据苏轼的诗意及风格虚构的一联,用以融入您的关键词要求,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苏轼及其作品《赠刘景文》的整体风格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基于虚构联句与《赠刘景文》结合)
(虚构联句)仙家对于世间的纷扰已经司空见惯,视为平常之事,但他们愿意将这份超脱与宁静,如同赠予人间的一枝仙花,让人们也能感受到那份不凡。
(原诗译文)《赠刘景文》中,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释义
虚构联句通过“仙家”与“人间”的对比,表达了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意境,同时也寓意着即使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也能发现不凡之美。
原诗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好与坚韧,鼓励人们珍惜时光,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赏析
虚构联句以仙家的视角,赋予了人间以超脱与宁静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原诗《赠刘景文》则是一首勉励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诗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两句,以荷、菊的枯荣,比喻人生的兴衰更替,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则点明了人生的美好时光,鼓励友人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创作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苏轼在杭州任知州,与友人刘景文交往甚密,此诗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旨在鼓励友人珍惜时光,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而虚构的联句,则是基于苏轼的诗意及风格,为了融入关键词而进行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