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垂丝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12025-04-06 06:47:06

诗词原文

垂丝海棠

宋·范成大

袅袅垂丝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的解释

袅袅垂丝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

春工欲与开生面,颦入东风总未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坎坷,后曾任地方官,政绩显著,晚年退居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柔弱的垂丝海棠无法自我支撑,哪里还能经受得住烈日的炙烤和狂风的吹拂,春天的造物主本想让它绽放出新的面容,但它却仿佛因东风的吹拂而愁苦皱眉,全然不知春天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垂丝海棠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柔弱与无助,以及它似乎对春天的到来毫无察觉的情态,通过海棠的形象,诗人寄托了对美好事物在逆境中艰难生存的同情,以及对春天虽至但美好事物未必能感知到的感慨。

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垂丝海棠的娇弱与无奈,通过“袅袅垂丝不自持”一句,生动地刻画出海棠枝条柔弱、随风摇曳的形象,而“更禁日炙与风吹”则进一步强调了海棠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艰难生存,后两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的到来与海棠的“颦入东风总未知”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在逆境中难以绽放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垂丝海棠作为他笔下的意象,不仅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同情与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在范成大的笔下,垂丝海棠成为了逆境中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它的“不自持”与“总未知”则暗示了美好事物在逆境中难以自保与感知的无奈与悲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