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野寺
宋·陆游
苔碑有字多漫灭,野寺无僧转寂寥。
风递钟声云外远,林收日影竹间遥。
鸟啼花落春如醉,雨暗风斜晚未消。
欲问禅机何处是,空余黄叶伴人飘。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长满青苔的石碑上字迹大多模糊不清,荒凉的寺庙里没有僧人显得更加寂静冷清,风中传来的钟声似乎来自遥远的云外,林间日影西斜,竹影斑驳而深远,鸟儿啼叫,花瓣飘落,春天仿佛沉醉其中,而傍晚时分,风雨交加,天色未明,想要询问禅机何在,却只见黄叶在空中随风飘荡,无人应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荒凉寺庙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苔碑有字多漫灭”和“野寺无僧转寂寥”两句,直接点出寺庙的荒凉与破败;颔联和颈联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寂寥的氛围;尾联以“欲问禅机何处是,空余黄叶伴人飘”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禅机难寻、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荒凉寺庙的深刻感受,诗中“苔碑有字多漫灭”一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又暗示了寺庙的废弃已久;“野寺无僧转寂寥”一句,则直接点出了寺庙的寂寥与荒凉,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既是对寺庙环境的进一步渲染,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尾联以黄叶飘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禅机难寻、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变迁,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在陆游游历四方、饱览山河时,偶遇一座荒凉寺庙,触景生情而作,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荒凉与破败,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禅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