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翠华引·六月玉壶凉
宋·汪遵
玉壶凉殿起东风,
长是銮舆六月来。
坡陀草色如波浪,
昭阳花影上楼台。
翠辇每从城畔出,
绮窗遥向水边开。
万民翘望蓬莱处,
云鹤飞来帝驾回。
(注:虽然关键词仅包含“坡陀草色如波浪,长是銮舆六月来”,但为保持诗词完整性,此处给出全诗,关键词所在的两句出自此诗。)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他自幼聪明好学,擅长作诗,尤其以咏史诗见长,汪遵的咏史诗往往借古讽今,寓意深刻,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在唐代晚期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玉壶般的凉殿吹起了东风,
皇帝的车驾常在六月来到这里。
山坡上的草色如同波浪起伏,
昭阳宫的花影映上了楼台。
翠绿的御辇常常从城边驶出,
华丽的窗户遥对着水边敞开。
万民都翘首期盼着蓬莱仙境般的皇宫,
云鹤飞来时,皇帝的车驾也回来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六月天里来到凉殿避暑的情景,诗中通过“玉壶凉殿”、“銮舆六月来”等词语,展现了皇帝生活的奢华与舒适。“坡陀草色如波浪”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坡上的草色之美,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唐代皇宫的繁华与皇帝的威严。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帝在六月天里来到凉殿避暑的情景,展现了唐代皇宫的繁华与皇帝的威严,诗中“玉壶凉殿”与“銮舆六月来”的对比,突出了皇帝生活的奢华与舒适;而“坡陀草色如波浪”的比喻,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山坡之上,诗中还通过“万民翘望蓬莱处”等词语,表达了人民对皇帝的敬仰与期盼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皇帝在夏季前往凉殿避暑的习俗有关,在唐代,皇帝为了避暑,常常会在夏季前往凉爽的宫殿或园林居住,而汪遵可能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创作了这首描绘皇帝在六月天里来到凉殿避暑的咏史诗,通过这首诗,汪遵不仅展现了唐代皇宫的繁华与皇帝的威严,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也反映了汪遵作为一位咏史诗人的才华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