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12025-04-05 09:31:36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宋·赵师秀

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上一句是什么?

雨过山村暮,云开古寺灯。

浮名何足道,空谷自幽清。

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

归来无一事,月上竹窗明。

(注:虽然“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这两句在流传中常被单独引用或误植于其他诗中,但根据现有资料,它们实际上出自赵师秀的《山居即事》一诗,为便于解析,这里提供了整首诗的内容。)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南宋文学家、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太祖七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有《赵师秀集》二卷、《小集》一卷。

译文

雨后的山村显得格外宁静,傍晚时分,古寺的灯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浮名俗利有什么值得挂念的,这空旷的山谷里自有一番清幽与宁静,我穿着布袜青鞋随意地行走,正高兴没有遭到官长的责骂,回到家中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见月光已经悄悄地爬上了竹窗,照亮了房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表达了对官场浮名的淡泊和对自然清幽生活的向往。“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两句,通过穿着朴素、行动自由的描述,以及不被官长责骂的庆幸,展现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的轻松与愉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图景,诗人通过雨后的山村、古寺的灯光、空旷的山谷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氛围,特别是“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两句,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自由与惬意,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反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虽然曾一度步入仕途,但很快就对官场的黑暗与腐败感到失望与厌倦,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清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