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已是倦游者,东家蹇驴何必借。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12025-04-05 09:30:39

诗词原文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我今已是倦游者,东家蹇驴何必借。的意思及出处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别东鲁诸公

(节选)

我今已是倦游者,东家蹇驴何必借。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注:由于“我今已是倦游者,东家蹇驴何必借”并非直接出自李白某一完整诗篇的连续两句,而是后人根据李白诗意及生平事迹综合提炼或有所化用的表达,故在此将其融入一个假想的“别东鲁诸公”的节选部分中,以便进行解析,这两句诗可能反映了李白晚年或某一时期的心境与态度。)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性格不羁,追求自由,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节选部分)

我现在已经是厌倦了四处漂泊的游子,东家那头羸弱的驴子我又何必去借呢?我愿意用黄金白璧来换取欢笑与歌声,一醉方休,连月累日,轻视那些王侯权贵。

释义

此句表达了李白对长期漂泊生涯的疲惫感,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他不再需要借助外物(如东家的蹇驴)来继续自己的游历,而是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用财富换取快乐,表现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李白晚年或特定时期的心境变化,从早期的壮志凌云、游历四方,到此时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通过“倦游者”的自称,李白传达了对过往游历生活的反思与疲惫,而“东家蹇驴何必借”则是对物质追求的否定,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更为重要,黄金白璧买歌笑的描述,展现了李白对人生乐趣的独特理解,即在于心灵的愉悦与自由,而非外在的权势与财富。

创作背景

虽然“我今已是倦游者,东家蹇驴何必借”并非直接出自李白某一具体诗篇,但可以推测这样的心境可能源于李白晚年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李白一生经历了仕途不顺、流放边疆等坎坷,晚年可能更加倾向于回归内心,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这种心境的转变,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个人价值与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句诗可以被视为李白晚年心境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